我在荆州博物馆修文物 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

作者: | 来源:湖北日报客户端

2022-05-07 11:23:10

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大热,让公众了解了“文物修复”这个小众的行业。

而在众多文物种类中,字画类文物因为其纸质极其脆弱、很难保存,使书画类文物修复尤为困难,但也更加必要。

一个喷壶,一把排刷,一根毛笔……

将自己置身于堆叠成山的故纸堆中,这就是书画修复师的日常。

本期《TA说》的主角王桐桐就是一位新“书画修复师”。

让我们通过她,来探寻书画修复师们是如何站在历史洪流的浪尖对抗时间流逝的。

Part1.兴趣和热爱,她与书画修复结缘

在书香满溢的荆州博物馆书画文物修复室,初见王桐桐,似乎很难将枯燥乏味的书画修复与眼前这位90后女孩联系起来。

但她只要一展开画卷、拿起排刷,举手投足之间都尽显文物工作者的专注与敬畏……

王桐桐从小就对绘画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“小时候,每当看到杂志和书本上有喜欢的画,就会剪下来,贴在本子上,没事就翻阅。”

经过了大学时期积累与沉淀,从美术专业毕业后,在兴趣的驱使下,她如愿以偿进入了荆州博物馆保管部,并与书画修复结了缘。

在前辈的带领下,王桐桐开启了一段平凡而伟大、寂寞却深沉的书画修复人生。

Part2.常怀敬畏之心,审慎对待每一幅作品

一幅幅或受潮、或被虫蛀、或被烧灼过的书画,即使没有经历过这些,在经过时间的侵蚀后,也早已面目全非。

但它们都可以通过书画修复师之手,“化腐朽为神奇”,重获新生。

在王桐桐眼里,书画修复虽然是一个小众、冷门的行业,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。

华文化历史悠久,书画在其发展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书画修复就是为了将书画更好地保存下来,一位又一位修复师前赴后继,使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,让文化根脉得以延续。”

所以,失去任何一幅作品,失去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,随之消逝的很可能是一段文化与历史。

Part3.修复书画,修的更是沉静的心境

书画修复过程繁琐,清洗、揭裱、修补、全色……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马虎。

“比如清洗必须用70℃左右的纯净水,调制浆糊时必须延一个方向不停地匀速搅拌……每一处细节都要按照严格的步骤和规定进行。”

“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,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”

所以,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刷浆水、揭命纸的动作,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,使力度和节奏都恰到好处,才能上手真正的文物。

书画文物的特点要求修复者细致耐心、性格沉稳、不急不躁,女生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。

然而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置身于小小的修复室中,小心翼翼地与一幅又一幅书画打交道,对修复者的心境依然是巨大的考验和磨练。

Part4.学习技艺,学的更是古人的智慧

2年时间,王桐桐和书画修复团队里的小伙伴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,让荆州博物馆馆藏的118套224件古代书画“重获新生”。

每当王桐桐修复书画时,用指尖轻轻触摸着纸张,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字里行间留下的智慧,以及时间在书页上留下的痕迹。

通过前辈修复师的修复痕迹和材料等,想到前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、用怎样的心态在修复古籍,跨越时间与古人对话,是一种极为奇妙的体验。

“文物修复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,作为年轻从业者,绝不能靠一时的激情,要在工作中慢慢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、培养自己的沉稳心境,持之以恒、聚沙成塔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字画修复师。”王桐桐说。

【编辑:丁慧敏】


党报聚合云媒体

荆州日报APP